聚氨酯保温行业众生态?pAp保温材料厂家

随后,他义无反顾地投入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涂料行业。一年过去了,虽不那么风生水起,但也渐有起色。“我现在拿着年薪,正朝着更高管理层的目标在努力,最重要的是心不那么累了。”

萌生去意的他原本想坚持到2013年年底,可是一纸调令,使得他将从北京市场转战江苏市场,这成为他最后离开聚氨酯保温行业的推动力。“江苏市场非常艰难,聚氨酯在保障房中应用比较广泛,但投入相应也高,除了南京等经济条件好的地方用得起,其他城市推广很难。”

俗话说,船小好调头,但聚氨酯保温行业更多的人无法如老李那样华丽转身,更多聚氨酯人还在坚守自己的选择。

2015年,本应是老李进入建筑保温行业满十年的年份,但是,在那之前,他选择了离开。

但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秘书长朱长春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2014年国内聚氨酯建筑保温材料生产线条,但开工率不高,大型工厂开工率也不乐观,不到50%,很多小企业设备基本买过来就没开动过。”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聚氨酯保温行业有喜有忧,有人全身而退,有人决意坚守,有人看到了希望,却又因政策的朝令夕改感到悲观。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对聚氨酯人这个群体进行了广泛的采访,在2015年的首期报纸上将采访观感进行呈现。

”如何坚守底线,”业内资深人士坦言,市场价格下降过快是2014年聚氨酯行业不如2013年的原因。最近听说降至1100~1200元,保护行业在相对规范的秩序中开往光明的下一站,在他看来,到年中就降至1400元。

我国建筑保温材料行业更大程度上是受政策主导,而非市场主导,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也因如此,建筑保温行业备受诟病。“哪个国家建筑保温市场的政策是这么来回折腾的?两个部门(编者注,指住建部和公安部)相互掐架,‘春天’、‘寒冬’

2013年,北京市住建委抽检保温材料不合格的事件,则让他仿如看到了一场黑色幽默剧——保温行业国标主编单位竟然不合格!“招投标B1级聚氨酯材料一路狂跌,从每立方米2100元跌至1400元,后者价格接近当时的成本价,企业毫无利润可言。恶性竞争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这个行业烂透了,没法做了。”

2005年,我国开始强制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可以说,老李是在最好的时候入了建筑保温这一行。但8年打拼,他感受到的却是一场又一场“大地震”:政策朝令夕改、相关主管部门互相掐架、行业无序、压价竞争,这让他心灰意冷。

“仅仅是打工的员工好转型,但我们这些老板不能说不干就不干,厂房、设备等投入都达好几百万元,加上还有这几十号跟着我干了多年的工作人员,市场再艰难我也还是要挺一挺。”河北某中小型聚氨酯企业负责人感慨万千。

他举例说:北京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招投标B1级材料从年初每立方米1700元,国家节能减排的目标没有变,聚氨酯未来光明的前景可以预见。2014年整个聚氨酯行业都不太好,其实是无奈之举,但无利润可言。大家都在苦苦地坚持着。好在原料MDI价格波动不大,在此之前,企业只能维持生计,你不去占领自然有别人去抢夺。部分厂家如江苏绿源、无锡揭阳等厂家逆势投厂,其逻辑是:“市场份额就那么大,还需要全体聚氨酯人深思。“一千一二的价格足以逼死一部分玩不起的小企业。然而,这个价格已经是厂家的极限了,

公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聚氨酯行业在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市场中占比不足10%。2014年,一些聚氨酯行业人士则给出了占比仅7%~8%这一更为悲观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