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团”大帮手 打通卡若农产品外销“天路”

uedbet官网_(ZG)体育APP最新官方版下载  » 产品中心 »  “小组团”大帮手 打通卡若农产品外销“天路”
0 Comments 下午9:31

王宝军又一次来到日通乡布妥村。作为静海区的干部,王宝军在昌都市卡若区任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挂职)。这次来,他给布妥村带来了好消息,在他的“牵线”下,卡若城区一家特产销售店希望和村里的菜籽油生产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有望打通布妥村菜籽油的外销的“天路”。

从卡若城区出发,约2个小时的行程,抵达日通乡布妥村,这里海拔接近4000米。一片依山而建的米黄色房屋,是雪山脚下一道美丽的风景。雄鹰低空盘旋,散养的牦牛悠闲吃草

崭新的硬化路面通到每个村民的家门口,村民永青措姆正在灌装自酿的菜籽油。几年前,村里建起了菜籽油生产企业,布妥村以及周边乡镇种植的油菜籽有了好销路。永青措姆告诉记者,高原油菜籽出油率并不是很高,但纯天然无污染是它主打的卖点。

每年七、八月份是油菜籽收获的季节,也是菜籽油生产企业最忙的时候。菜籽油生产出来了,如何为企业打开更广阔的销路,是王宝军面临的问题。

为了让更多的农产品走出高原,卡若区成立了农产品经营管理“小组团”工作小组。由静海干部、卡若区委常委副书记、常务副区长刘辉担任组长。静海干部李志伟(挂职卡若区发改委副主任)、王宝军等人参与其中。

王宝军告诉记者,“小组团”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指导本地农畜产品生产、经营、销售、管理各环节,把卡若区好的农畜产品推销出去,增加当地群众收入。

任务很明确,具体操作却遇到种种困难,其中运输和仓储是摆在“小组团”面前最直接的挑战。

就拿布妥村来说,距离卡若区城区开车需要大约2个小时,国道的路况还算好,村里的马路就比较颠簸了,村民居住的相对分散。以前村里没有建设菜籽油生产企业时,村民收获的农作物大部分是等待商贩上门收购,受道路运输成本等制约,商贩给出的收购价往往比较低。村民自行往外运输,成本也是居高不下。

村里投建了菜籽油生产企业,村民可以就近将农作物卖给企业,村民获利增多了,但是企业同样面临着运输成本高的问题。如果有物流公司或者大型企业与菜籽油生产企业长期合作,那么就能很好地解决运输成本问题。不只是布妥村,很多村子同样存在类似的情况。因此,打通物流瓶颈成了“小组团”急需解决的问题。

此外,解决运输问题的同时,仓储问题也亟待解决。比如獐子菌、酥油、奶制品、蔬菜等农产品,如果短时间内转运不出去,需要冷藏或者仓库中转。

为此,“小组团”一边对接物流企业,一边寻找仓储。王宝军记得,当时很多企业听说要进村收购农产品,都打了退堂鼓。有企业负责人表示,进村收购农产品具有季节性,全年核算下来并不赚钱。

经过多方协调,最终在卡若区建成乡村农畜产品中转站21座及卡若区农畜产品中转总站1座,打造了卡若区综合农畜产品销售平台。有了这些基础设施的支持,物流企业踏实了,合作达成,物流车开进了村子,最终打通了农产品外销的“天路”。

在布妥村,陪同王宝军一起走访企业的还有日通乡干部曲珠次仁,他希望把更多的农产品推销出去。为此,他组织多个村的村干部一起研究“打包”外销方案。

得知日通乡的需求后,王宝军马不停蹄地来到昌都市茶马广场的一家特产销售店,希望能联系更多的特产销售同行加入日通乡农产品采购行列。

布妥村的菜籽油是这家店的热卖产品,在刚刚过去的旅游季,酥油、牛肉干销售的情况也不错,王宝军将了解到的情况一一记录,并针对实际的销售情况和日通乡以及卡若区的大型农业合作社进行对接。

王宝军告诉记者,卡若区建设的蓝天圣洁特色产品销售中心,把乡(镇)、村(居)和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等生产加工的特色产品集中到同一个平台展销,销售特色产品300余种。

比如卡若镇蓝天圣洁农业生态园建设了54栋高效温室大棚。蓝天圣洁牦牛育肥基地,带动成立了4家牦牛育肥合作社,年可育肥牦牛出栏4000头,产值3000万元。卡若镇康贡禽业养殖场、如意乡润成养殖场2家藏鸡养殖基地,存栏藏鸡1.4万羽,年产鸡蛋86.4吨。

这些优质农产品在卡若区综合产品展销平台销售的同时,“小组团”成员还带队前往静海开展点对点招商工作。静海区佳士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金仓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多兴庄园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均与卡若区的相关企业有合作意向。

目前,“小组团”多渠道开展农畜产品销售工作,累计销售农畜产品220.9万元。通过卡若区特色产品销售中心,销售糌粑、奶制品、手工艺品等30余种,销售额2.9万元;通过蔬菜配送中心,销售水果蔬菜150吨,销售额168万元;通过农畜产品中转站,销售牛肉、酥油3.8吨,销售额50万元。

“这么好的农畜产品,一定要让它们走出高原,让更多消费者认识、了解、认可。”王宝军说。(津云新闻记者赵颖妍 通讯员王曾 高阳 马旭 蔡欣欣)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