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医疗诊断设备、监护设备、治疗设备是中国整个医疗器械产业中最大的细分市场,其生产企业的数量占到中国上万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的一半以上。由于高端设备的技术壁垒,这些企业中的大部分营收较低且低附加值产品居多,中国各级医院的大型设备大量从外国进口的现状依然没有改变。而各大医院采购的进口设备当中,数量最庞大的就是诊断类设备,如CT、MRI等。
在创新孵化的推动之下,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迎来高景气发展。根据国家药监局数据,2014年,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启动以来,截至2019年末,共获批73个创新器械,其中国产72个,占比98.63%。
二是中国有诸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多年来,医改想要推动基层医疗普及性,这也是由于基层医疗市场有庞大的未被满足的需求。例如,在每百万人口的CT、直线加速器,以及超声占有量方面,中国还是远远低于国际的平均水平。
我们完成了和瓦里安的合并,在将创新产品投入中国市场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去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政策持续助力医疗器械发展,与此同时,”王皓说,
近日,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总裁王皓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跨国医疗器械企业而言,想要紧抓中国市场的机遇,就需要快速满足市场需求。所以,我们在不断地进行进口产品国产化战略布局,我们不仅仅要做国产化,更要加速本土化创新。
“基于这三个最基本的因素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我们对中国市场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信心。”王皓说。
在TAVR、结直肠癌早筛、可吸收支架、心室辅助装置(人工心脏)等细分领域,国产企业的创新医疗器械先于外企获批,这意味着未来中国器械增量市场很可能由国产占据主导。
“过去,跨国医疗器械企业会把中国当作一个市场,主旨是将产品卖进去,但未来的发展不允许我们只把中国当作全球布局中的一个市场,中国市场对我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在这里扎根。这要求我们在这里不仅仅能够将产品生产起来,更需要跟供应商及客户加强沟通,产生真正有意义的原创产品。”王皓说,中国拥有庞大的医疗体系,必然需要有创新产品及先进的技术不断推动市场发展。
一是市场成长需求。中国有巨大人口基数和非常多的病患,肿瘤、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在全球占比重很大,这是一个最基础且正在快速增长的需求。
“从医学影像诊断、实验室诊断、介入治疗领域等,中国市场有三大最基本的要素:三是支付需求不断加强。我们在加速布局中,中国GDP正在不断增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深耕中国市场,跨国医疗器械企业正在持续加码本土化战略。与之相应的国人支付能力也在日益加强。加强本土能力。给整个市场带来了更多可能性。我们也在不断地推动本土化,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正迎来新的黄金发展期。应对国产化新浪潮,特别是在医疗“新基建”风口下。
尤其是在传统的器械领域,国产企业在高端领域逐渐突破,PET/CT、高端彩色多普勒血
根据安永咨询方面观察,真正意义上的医疗器械创新需要以治疗理论和科学研究为基础,结合临床需求、材料、技术等,整合出新型医疗器械,进而在临床应用中达到预期的结果。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有更多医疗器械公司推出原创的临床应用技术和器械产品,投放到市场中,达到预期的结果后,进而向全球推广。在创新医疗器械审批的“绿色通道”开通后,涌现出一批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满足迫切临床需求的医疗器械,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丰富了患者的临床治疗选择。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