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姿态离不开开放的心态。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敢于给中外媒体更多发问的平台,就足以体现出一个国家的开放胸襟和发展自信。而正是代表委员敞开胸怀、敢言敢语,才让世界见识到一次更开放的中国两会,领
最初,有人还在疑问,如今的年轻人会关注两会吗?一项调查显示,30岁以下年轻人不仅关注两会,而且有他们自己的视角。显然,这个一年一度的观察中国民主政治的窗口,集聚起所有人的目光,并在慢慢开启着规划中国的宏图画卷。
“王珉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发生这么大的问题,我们感到很震惊,也很痛心”。辽宁省委书记李希代表说。这一坦诚表态,被到场的中外媒体实时直播了出去。
不管是人大代表还是政协委员,都认真地在上面勾勾画画,时而记要点,时而写体会。如何评价政府的工作、如何看待司法成绩、如何管好“钱袋子”、如何让五年规划更科学更完善……你一言我一语,交头讨论、比划说明,代表委员们在会场内外热烈讨论,各种表情都呈现在脸上,认同或质疑、聆听或沉思,要把意见建议提出来,要把老百姓的声音传出去。
不到半个月的会议,承载着一年乃至未来五年的期待。2016年全国两会,在热烈的气氛中即将完成各项议程。
回头望,如何看待今年两会?有哪些观察值得思考?有哪些内容贯穿始终?在这里,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提取两会的五大关键词,给2016年全国两会画个像,特此呈现出一个简洁而富有内容、凝练而不失思想、连续而充满自信的“两会肖像”。
这个问题要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比较。在网络上广泛转发。面对央视记者的尖锐提问,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解释了高考试卷的改革进程,并真诚地说,这一理性回答,
桌上摆着材料,一阵齐刷刷的翻动声响起;每听到振奋处,掌声不约而同地激荡着喜悦。在会场,听取和审议报告作为重要环节,是总结过去、规划未来的关键时刻。“代表民意”,首先要看政府做了什么、将要做什么,哪里做得好应该坚持、哪里做得不够应该改善。44次掌声里,既有现场代表委员的肯定,也承载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
如果说全国两会已经成为世界观察中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窗口的话,那么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这个窗口比以往开得更大了。
细节最能见证民主。一位教育部副部长说,听了两场大会发言,委员们反映创新创业、增设职教高考、农民工子女教育等问题,我都一一记下了,昨天回去就找了主管的部长研究商量;环保部长说,本以为天气挺好,第一个问题不会被问到雾霾;在“超级星期六”,“一行三会”的新闻发布会坦率地回答百姓关切。如此看,凡是老百姓在意的,一个不能少,所谓“民主”正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百姓有所呼,政府必有应。民意的力量就是民主的力量,百姓的分量就是民主的分量。全国两会是观察中国民主的窗口,是实践中国民主的平台,也为治国理政注入大智慧。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再次被拦下来。当问到营改增的实施时,王军透露:营改增将首次涉及自然人缴纳增值税征管,比如个人二手房交易。这一爆炸性新闻,一时间成功抢得多家媒体“头条”。
北京,人民大会堂,这里有“摸得着”的民主。每年三月,全世界目光都投射过来,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2000多名政协委员,代表13多亿人民履职参政,中国吹响着民主议政、政治协商的号角。
开放日领导干部放得开,记者会媒体提问无禁区,“部长通道”里有猛料。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这些向中外媒体开放的镜头、画面、场景,时时处处都能看得见。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