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量非常大,比如山体要完美展现创意设计思想,就得用三维建模的方式进行准确拆分。创意设计虽然指明了山体多高等具体数据,但要把山体变成工程施工图,就要细化到山体的倾斜角度、外廊的定位尺寸等。必须对曲率、角度等指标进行精确的计算,然后再把这些计算结果标在施工图纸上,工人才能按图施工。”
从“奋战樵坪”的创意设计阶段,到“转战迪马”的制作组装阶段,这样的“快节奏”,有增无减。
“要从创意平面图纸变成实物,短短47天时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国庆60周年时,彩车制作用了近3个月。但这次,重庆彩车团队做到了!”杨远义说。
车队进村后,北京指挥部第一时间现场举行首辆地方彩车进村仪式。同时,北京指挥部工作人员在彩车村大幅背景板上,率先点亮了代表重庆彩车的首盏彩灯。
这时,重庆彩车改装制作现场技术负责人、迪马工业公司技术总工程师杨远义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在位于迪马工业的集中办公区,一张近5米长的“作战图”,醒目地贴在墙上。这张“作战图”——《改装制作阶段工作推进节点表》,从6月中旬至7月底期间,计划安排了材料采购、部件制作、改装组装、系统集成、调试检测等8个板块139项具体任务。
据统计,在改装制作阶段,共召开29次专家技术讨论会及方案评审会,累计攻克相关技术难点60余个。
仅迪马工业,就集中抽调技术骨干50余人,以近20个通宵达旦的集中奋战,为如期完成在重庆市内改装制作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在《改装制作阶段工作推进节点表》中,大家遇到了第一个难题:将艺术创意变成工程施工图,需要编制《彩车制作技术实施方案》。
据重庆市经信委汽车处王含介绍,“时间紧,再加上彩车项目是一个集机械、汽车、液压、电控、材料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系统工程,为增强艺术性、科学性、可靠性,我们集中抽调3家科研院所、2所高校和7家专业企业的20名资深专家,组建彩车改装制作专家工作组,重点围绕彩车的功能性、结构性、安全性等方面,全程参与彩车创意方案设计、工程化方案研究、改装工作验收等环节。”
“标明了尺寸还得有空间分布的详细情况,空间怎么利用?比如,细到彩车内乘车人员坐的座位。”杨远义说,“因为要确保‘万’万无一失,所以会考虑到可能发生的最严重情况,那就是车完全不能开行的情况下,车体内还配有16位推车人员,他们能够以每小时4.2公里的速度通过推杆来推动车辆前进。他们的座位怎么分布,才能够尽量快捷地接车推车,这也是
从6月下旬起,国庆70周年重庆彩车领导小组指导迪马工业公司、四川美术学院、各零部件生产制作商等10多个生产制作单位,累计投入近300人实行全天轮班作战,全力抓好底盘改装、主体安装、组装集成等,高强度、高标准推进制作工作。
这样的施工图,甚至细到每个孔位、螺丝的安装位置都要画出来。“我们6位工程师先后画了100多张工程施工图”,这些过程,杨远义记得清清楚楚。
8月17日凌晨1∶07,重庆转运进京任务车队途经重庆、湖北、河南、河北、北京5个省市,总行程1947公里、总时长91小时,安全顺利抵达北京市朝阳体育中心彩车村。
“我们还将任务和责任按时间表落实到单位、落到人头,确保工作落到实处,责任落到细处。”国庆70周年重庆彩车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自6月重庆彩车创意方案正式确定,材料采购、生产制作、艺术呈现等各项工作同步推进。短短40多天,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