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哲学道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先后邀请来自五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前总统老布什曾在北京论坛的开幕式上指出:“现在正出现一个历史的机遇(北京论坛),促进了全球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大学相互交流思想、分享成果。碰撞出了许多有利于推动全球高等教育健康蓬勃发展的新思想和新理论。以北京论坛史学分论坛为例,

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党中央提出的我国对外工作方针。北京论坛本着为建设和谐世界服务的指导思想,自觉从建设和谐世界的高度来研究、布置和开展学术活动。至今,北京论坛已团结和影响了一大批国际知名学者。

迄今已有150余位国内外知名大学校长参加了圆桌会议,使论坛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以北京论坛大学校长圆桌会议为载体,他们围绕共同关心的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北京论坛为中外大学领导者创造了一个定期会面、平等交流的多边机制,需要建立一个我们的后代能够安全生存、享受更好生活水准的世界。

随着每一届年会的成功举办,北京论坛在学术界和人文社会科学界的影响也与日俱增,5年来参会学者累计已有2100余位。连续4届北京论坛的成功举办,使论坛所倡导的文明和谐的理念成为全球哲学社会科学界共同关心的中心话题,各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界都在关注北京论坛,学者们以得到北京论坛的邀请为荣。

美国布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著名的中国研究专家John Logan也表示,这样大型的论坛,过去通常是由欧美国家倡导并主办的,今天中国也成为这样论坛的主办者,这是件好事,说明中国在世界学术领域的地位得到了加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国内外嘉宾对论坛的热情推崇和现场出席嘉宾数量的增加,充分印证了北京论坛品牌的确立及其号召力、影响力的波及扩大,北京论坛已然成为北京大学的“学术名片”和北京市的“城市文化名片”。

11月7日~9日,第五届北京论坛将在京举行。5年来,北京论坛一直坚持以“文明和谐”为核心价值,不断寻求模式的创新、丰富论坛的内涵、适应社会的发展。它的定期举办,是将“和谐世界”理念运用于人文社科领域的重要实践。

北京论坛自2004年创立之日起就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总主题,注重从文明和文化的角度理解当今世界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在这个总主题之下设立当年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明确和突出了“文化”这一属性。强调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下,从人文社会科学的角度展开对“和而不同”的文明相处方式的探索。

在北京论坛上,著名国际史专家入江昭曾经指出:多文明的跨国交汇是当代的历史潮流,各独立国之间的关系不再作为定义国际社会的最主

北京论坛的成功举办,一方面积极宣传了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示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形象,扩大了我国的国际影响,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了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另一方面,北京论坛也为国外学者提供了了解中国的平台,加强了中外学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通过学术交流积极构造了对我有利的工作格局和态势。

不少外国学者表示,北京论坛能做到这样大的规模,汇聚了这么多世界顶尖的学者,让他们感到“很吃惊”。但当切实体会到北京论坛的务实后,他们的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在北京论坛召开的4年中,来自世界各国的知名学者发表了许多重要的学术观点,这些学术观点从多领域、多角度弹奏出时代的最强音,促进了世界及亚太地区的学术创新,为人类的和平发展与共同繁荣贡献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