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家级新区多措并举深化改革创新发展2022年11月21日

2015年,天津滨海新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商品销售总额增长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1%,实际利用内资增长20%。重点围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自贸区建设和港区协调联动,滨海新区开展了积极探索。

“管镇联动”改革试点。取消张江镇、村两级招商引资引税职能,张江镇产业园区划给张江高科技园区管委会负责,张江高科技园区管委会承担的园区社会管理职能转由张江镇负责。

2015年,上海浦东新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高于全市平均增幅约2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88.2亿元,增长1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00亿元以上;实到外资56亿美元,增长25%;新增内资企业注册资本1.1万亿元,增长80%。重点围绕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在金融、贸易、航运等方面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浦东新区开展了积极探索。

总体来看,2015年各新区主动适应并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以创新促转型、以改革促发展,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探索,形成了一些既体现新区特色又具借鉴意义的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举措。

推出海关、检验检疫“一区注册、四地经营”、“空检海放”等32项便利化举措扩大自由贸易账户境外融资的规模和渠道,启动自由贸易账户外币服务功能。

2015年8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推动国家级新区深化重点领域体制机制创新的通知》,要求各新区在全面抓好简政放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市场化营商环境等共性改革任务的同时,围绕1-2个重点问题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为其它地区提供引领示范。

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上海期货交易所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等一批面向国际的金融交易平台正式运行。支持各类出资主体设立融资租赁企业,注册在上海浦东新区的融资租赁企业经批准可以兼营商业保理业务。

内资注册“单一窗口”从企业设立向变更环节延伸,外资注册向“七证联办”拓展。

启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将临港四镇招商职能统筹划归临港企业服务局,统一招商管理机构、运行机制、操作政策、结算平台和考核举措。

全部取消和放开红顶中介及各类评估评审。包括扩大即时办结业务范围、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实行简易注销程序、推行集中登记、创建窗口服务快速反应机制、创新“一企一证”食品许可模式、鼓励第三方机构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拓展网上登记服务功能、提供“证照寄递”服务等。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的审批事项和市区两级依据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行政权力,公布全区权力、责任“两张清单”1.0版。全国首创“允许自贸区内律师事务所将其办公场所作为企业住所进行登记”。实施市场准入便利化“双十条”新举措,上海自贸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挂牌运作。国务院已批复设立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浙江舟山群岛、甘肃兰州、广州南沙、陕西西咸、贵州贵安、青岛西海岸、大连金普、四川天府、湖南湘江、南京江北、福州、云南滇中和哈尔滨等16个新区。上线试运行新区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一期,率先推出信用核查、信用预警等信用监管功能应用。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国家级综合功能区。央广网北京3月10日消息(记者牛萌)国家级新区(以下简称“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截至2015年底,